制图:实习编辑:责任编辑:。
作为跨国企业在华机构的代表,联实集团项目发展中国区总经理乔东华介绍说:我们选择未来可能去哪些国家,哪些地方有我们的市场,因为市场需求是第一位的。巴基斯坦是目前中国惟一的全天候的战略伙伴关系国家,也是第一个参与一带一路项目的国家。
再一个,就是要跟着科技走。渣打银行(中国)副行长张之皓提醒大家注意汇率风险。比如说,跟非洲做生意,几乎所有的非洲国家只能用本币结算。如今,还要加上带动投资。其中,丝路基金首次投资16.5亿美元。
韩国驻沪总领馆商务领事郑京录指出,一带一路有利于促进沿线国家经济繁荣与区域经济的合作。‘一带一路不光是一个走出去的问题,同时也关系到节点城市和国内基础设施的建设,这是我们目前最关注的。同时,为加强宣传推广和社会氛围营造,校园排球还积极与沪上知名媒体合作,邀请青年报社、东方体育日报社等媒体单位共同作为联盟发起单位,后续将共同做好相关工作。
复旦大学已经形成了自己的排球文化,400多人的排球协会会员人数在校园诸多协会中首屈一指。第三是赛事创新,对现有排球竞赛方法进行改造和完善,力求吸引更多学生关注排球、参与排球、喜爱排球。据了解,上海拥有较好的学校排球运动发展基础,目前复旦大学等5所高校拥有7支排球高水平运动队,14个区县37所中小学为市级排球传统学校。作为三大球之一的排球在校园中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中国女排的辉煌激励着几代人的成长。
随着上海市校园足球联盟三年来的探索,一种全新的校园体育管理模式,在发挥体育教育的育人功能、普及推广校园足球运动、提升青少年体质水平等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据悉,2012年,上海在全国范围率先成立上海市校园足球联盟,构建了政府职能部门主导、高校充当引领、区县配合推进、学校自愿加盟的组织机制,初步形成了大中小学一条龙有机衔接的足球课余训练体系,有力促进了本市校园足球的普及与发展。
6月9日上午,上海市校园排球联盟成立大会在复旦大学隆重举行。联盟邀请到上海市排球协会主席、上海市体育职业学院院长沈富麟和前中国女排主教练、福建省体育局副局长陈忠和共同担任专家委员会顾问,18名排球运动专家、教练获颁聘书。在成立大会上,上海市校园排球联盟专家委员会同时亮相全球化背景下的学生工作专业化与国际合作研讨会是由我校主办的跨高校、跨地区、跨文化学生工作国际会议。
制图:实习编辑:责任编辑:。各次会议参会人数均达200 多人次。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副校长Harry Le Grande、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副校长Richard James、新加坡国立大学副教务长Peter Pang、法国巴黎高等师范学院副校长Guillaume Bonnet、我校党委副书记尹冬梅分别以组建高效的学生工作队伍、2025 年的学生工作——关于学生工作专业化和重要性的前瞻观点、学生生活在21 世纪高等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学生自主性与学生工作、我们的20年——学生工作专业化之路的回顾与展望为主题,发表演讲。在分论坛讨论中,全球化、跨文化专业化、心理、大数据、研究发展、多元、合作等成为高频用词。
大会开始前,还特别聚焦8 大主题,举办了15 场学生工作专题工作坊,吸引了500 余人次参与。校党委副书记尹冬梅主持开幕式。
研讨会吸引了国内外高等教育机构广泛参与,近120 名与会嘉宾来自9 个国家和地区。6月5日至6月7日,全球化背景下的学生工作专业化与国际合作国际研讨会在我校举行。
美国高等教育学生事务协会(NASPA)执行委员会主席Kevin Kruger 发来祝贺视频。会议期间,学生工作专业化发展、多元文化融合、大数据信息技术的应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学生工作创新发展等成为热点话题。会议对全球化时代的学生特点、学生工作发展的新领域、新问题与新方向、学生工作的合作与展望等大家普遍关注的问题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和交流,形成了一系列共识,取得了丰富成果,具有主题聚焦、研讨专业、交流广泛、合作深入的特点。教育部思政司司长冯刚、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副书记、上海市教委副主任高德毅、我校常务副校长陈晓漫、美国高等教育学生事务协会(NASPA)理事会前主席、蒙特克莱尔州立大学副校长Karen Pennington等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与会嘉宾普遍认为,本次会议增进了对全球化背景下学生工作专业化的理解,深化了对学生工作领域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的认识,促进了各个国家地区、各个高校之间的交流,对于进一步推进学生工作专业化,进一步推进学生工作领域的国际合作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其中包括教育部、上海市教委相关领导,美国高等教育学生事务协会(NASPA)和美国大学人事协会(ACPA) 负责人、资深专家,牛津大学、巴黎高等师范学院、加利福尼亚大学、墨尔本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香港大学等海外高校及相关机构的主管校领导,及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厦门大学、武汉大学等国内48所高校分管学生工作的校领导和学生工作部门的主要负责人,以及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知名专家等。
副校长冯晓源、陆昉出席欢迎晚宴。会议期间,共举行了5场大会报告、3 场分论坛和1 场互动论坛,来自世界各国的学生事务领域专家学者发表了65 场正式演讲和发言以及100 多篇中英文PPT、文稿和论文,进行了70 个小时的会议和讨论。
主旨演讲环节由副校长陆昉主持2008年,李达三校友再一次慷慨捐赠800万元,用于李达三楼的翻新重建。
管理学院院长陆雄文教授在致辞中代表学院对李达三叶耀珍伉俪对学院一直以来的关心与支持表示由衷感谢,并表示,在广大校友的支持下,学院将继续向实现跻身世界一流商学院的目标大步迈进。李达三叶耀珍管理教育发展基金成立暨捐赠仪式圆满结束。
李先生是复旦之光、校友楷模。位于邯郸路两侧的李达三楼与叶耀珍楼相映成景,传为佳话。1995年4月,高10层、面积8000平方米的李达三楼正式落成投入使用,使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拥有了当时全国一流的教学、科研与办公设施。前复旦大学党委书记秦绍德、前复旦大学校长杨福家、校董袁天凡,以及管院党政领导班子全体成员和学院全体教职员工和学生代表等出席了仪式。
李达三叶耀珍伉俪的复旦情缘:李达三先生,复旦大学校董、名誉博士、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校友、复旦大学管理学院第一届国际顾问委员会委员、声宝—乐声(香港)有限公司董事会主席。在复旦大学成立110周年,管理学院恢复建院30周年之际,李达三先生携夫人叶耀珍女士共同捐款1.1亿元人民币,设立李达三叶耀珍管理教育发展基金。
事业有成的李先生不忘回馈社会、回报祖国,他多次热心捐助教育、科技事业。管理学院会计学系钱世政教授作为教师代表发言,20余年中,李先生给我上的是人生学,让我懂得了‘感恩,学会了‘担当。
1998年,李达三先生的夫人叶耀珍女士捐资300万元建造了复旦大学学生文化活动中心——叶耀珍楼。1994年,李先生捐助100万元,作为管院教师的培训基金,让更多的青年教师有机会在国际学术舞台上交流、学习,将智慧的星火传递给莘莘学子。
对母校复旦大学,李先生更是数次慷慨解囊,奉献赤子之情:1993年,李先生提议复旦大学恢复设立会计系,并捐款500万元支持母校兴建李达三楼。复旦大学党委书记朱之文与李达三叶耀珍伉俪签署了捐赠协议。最后,陆雄文院长、顾问吴立鹏教授向李达三叶耀珍伉俪赠送留言册。仪式由副校长冯晓源主持。
李达三先生、叶耀珍女士、李达三先生长子李立峰先生及其亲朋好友,与李达三先生同班的1945届复旦会计系老校友们。最后,许校长表示,110周年象征着一个新的起点,在这个起点上,复旦大学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更加进取的精神,向着世界一流大学的道路迈进。
随后,管理学院学生代表深情朗诵了原创诗歌《最美的相遇 最深的铭记》,并献上合唱曲目《You Raise Me Up》,表达了管院学生对李达三叶耀珍伉俪的感谢感恩之情。2013年,李达三校友捐赠港币100万元设立复旦北碚校友基金留本基金,基金的投资收益将用于支持复旦大学教育事业的发展。
他在致辞中强调,每一个行有余力的校友,都应该以实际行动感恩并回馈自己的母校,这是每一个复旦学子应尽的职责。李达三先生1921年出生于浙江省宁波市,1945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会计系。
本文由砥节厉行网发布,不代表砥节厉行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cewen.onlinekreditetestsiegergerade.org/73922/0464.html